发布时间:2024-11-16 08:20:24 来源: sp20241116
中新社 兴安盟5月3日电 题:蒙古国跨境野生黄羊的中国生活
中新社 记者 张玮
5月初,内蒙古乌兰毛都草原上嫩芽疯长。牧民宝音·德力格尔一边忙着打理自家的草场,一边“伺候”着远方的客人——野生黄羊。
宝音·德力格尔家的草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满族屯满族乡,这里与蒙古国交界,是乌兰毛都草原上水草丰美的好地方。
清晨,草原依然清冷,小河还结着薄冰,几只野生黄羊靠近河边喝水,宝音·德力格尔哼着蒙古族长调坐在离它们几十米远的地方。
“它们现在和我是好伙伴。”宝音·德力格尔回忆起第一次与这些野生黄羊接触时,他也是用蒙古族长调吸引了它们,“从上千米的距离缩短到几十米,现在即使我从它们身边走过,它们也不会奔离。”
随着天气转暖,野生黄羊也开始了北迁,一部分野生黄羊在头羊的带领下返回蒙古国,但是也有一部分选择留下来,逐草而居。
2024年1月,跨境而来的野生黄羊已经习惯了在中国的生活,即使被围观也毫不畏惧。毕力格 摄黄羊,学名为“蒙原羚”,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国内蒙古与蒙古国的边境线长达3193公里,内蒙古兴安盟的科右前旗、阿尔山市是野生黄羊迁徙走场的重要通道。
2023年12月,上万只野生黄羊跨越边境从蒙古国迁徙至阿尔山市,它们遍布森林、草原、城市,与往年相比数量激增。
2024年1月,跨境而来的野生黄羊进入阿尔山市区觅食。毕力格 摄“‘小黄豆’就是那时候救下来的。”在阿尔山鹿角湾野生动物救助站,森林牧场里的梅花鹿、矮马、骆驼和野生黄羊“小黄豆”同吃同住,俨然成为亲密的朋友,阿尔山市农牧林水科技局医疗工作人员王宏飙如今也成了野生黄羊的专职医生。
王宏飙说,“小黄豆”是在日常巡护中被发现的,那时它的后腿受伤、身体冻僵,经过及时救治和仔细观察,发现它已不具备野外生存能力,于是让它暂时在救助站“安了家”。
阿尔山的冬天寒冷而漫长,最低气温甚至可以跌破-40℃。自打野生黄羊来了后,老护林人邰树林每天守在杜拉尔自然保护区内,随时监测它们的生活状况。
2023年12月,上万只黄羊跨境进入阿尔山境内越冬,数量较往年激增。毕力格 摄为了保护这些野生黄羊,阿尔山市相关部门在野生黄羊集中出没地设置9个固定投喂点,组建3个野生黄羊临时救助站,共投放干草12万斤、畜牧盐1万斤、饲料1.4万斤。
目前,有近2000只野生黄羊留在兴安盟境内繁衍生息。(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