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4 01:03:31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社 广州11月3日电 题:八旬华商“老广交”谢伯衡的百届情缘
中新社 记者 蔡敏婕
“这次是第134届,我已参加了128次。”今年84岁的加拿大香港商会会长谢伯衡3日在第134届广交会上接受 中新社 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想把中国产的食品‘搬到’海外消费者的厨房和公园,传扬中国饮食文化。”
谢伯衡出生在香港地区,由于家族一直从事外贸生意,移民至加拿大后,他也顺势成为两地食品贸易的桥梁之一。
“在还没有广交会的时候,我就跟随父母到广州参加一些外贸展会,寻找商机。”谢伯衡说:“60多年来,经历了百届广交会,我在这里认识了很多合作的‘老伙伴’,我们共同推广中国食品走向海外,我们也成为老朋友。”
11月3日,八旬华商谢伯衡与女儿谢堃琪在选购产品。陈楚红 摄自1957年以来,每年两次、从未中断的广交会,被称为“中国第一展”。首届广交会,只有13家公司参展,采购商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而本届广交会参展企业有2.8万多家,截至11月3日17时,境外采购商累计到会人数197869人,来自216个国家和地区。
“当时我们来自香港的采购商是通过香港中华总商会以‘组团’方式前往。采购商胸前别着粉红色丝绸制作的名签,名签背面会写着采购商的名字。”谢伯衡回忆道,他从第五届(1959年)开始参加广交会,那时候一进入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今广州市越秀区侨光路2号),从事食品行业的他首先关注粮油食品,“当年展品相对单一,以农谷产品为主。随着中国经济和外贸不断发展,展出种类越来越丰富多元,本届广交会仅食品大类就有近1.8万种”。
当年,中国货物要寄到北美洲,要通过漫长的海运。“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那时候的货物通过散货船运输,而且相对简陋,比如运酒,就用木箱装载酒瓶,其后用禾秆草铺满木箱,货物差不多2个月才能到达。”谢伯衡称,随着航运发展,如今都是通过大型集装箱船运载,15日至20日便可以从广州到达美国西海岸。
在谢伯衡看来,华商融通海内外,熟悉相关生产营销网络,便于联通内外市场,连接全球资源。
“今年5月,我带着在加拿大从事超级市场行业的采购商前来参加第133届广交会,他们对这里印象深刻,发现了许多创新产品。”谢伯衡表示,此次前来广交会,除了寻找适合大众口味的预制菜产品之外,还会帮他们购买制造棉花糖的机器,“这里的棉花糖机器很新颖,把图案传入电脑即可‘打印’出棉花糖,他们打算订购一批放置在加拿大的商场,用作招揽顾客”。
“通过我们的沟通,发现很多加拿大厂商和产品也希望进入中国市场,我希望通过民间的力量,能促进更多加拿大和中国的符合规范的商品更好地流通,同时也希望中国的产品能做得更好。”谢伯衡说。
如今,他的女儿谢堃琪逐步接过“传承棒”,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积极与中国优秀企业联系,并把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品引进加拿大。“中国食品越来越安全,有很多获得国际相关认证的生产商和制造商,他们都拥有专业的检测系统,用作生产符合海外市场准入门槛的食品”。
谢堃琪说:“现在进入加拿大主流超市,可以看到很多来自中国的附加值高的食品,比如糖果、优质的番茄酱、清水芦笋罐头等。”她表示,未来会促进更多中国食品品牌进入加拿大主流市场。(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