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癌症,这点很重要!

发布时间:2024-11-24 11:26:59 来源: sp20241124

   中新网 北京4月19日电(韦香惠 常新宇)早筛早查是癌症防治的重要手段,如何精准筛查,做到科学防癌,医学界一直在不断探索求解。

  第3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遗传学研究室主任柯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一科主任陈克能做客中新健康《大医生来了》月度沙龙,探讨关于癌症筛查和防治的话题。

  柯杨、陈克能做客中新健康《大医生来了》沙龙活动 李太源摄

  提出癌症筛查的证据

  在所有肿瘤类型中,食管癌是我国高发肿瘤之一,全球超半数新发病例发生在我国。与其他癌症相比,食管癌具有可检出的早期病变阶段且具备有效的临床筛查技术(上消化道内镜),以早诊早治为目标的人群筛查(二级预防)可以作为食管癌防控的主要手段。

  不久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柯杨/何忠虎课题组在肿瘤学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发表了关于食管癌人群筛查的重要研究结果,为我国乃至全球广泛开展的食管癌人群早诊早治工作提供了目前最高等级科学证据。

  这项研究从2012年启动,2016年9月完成全部研究对象入组和基线筛查工作,共纳入研究对象3.4万人,随访时长9年进行阶段汇总。覆盖3.4万人。意向性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筛查组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分别降低19%与18%;符合方案分析中,上述比例扩大至22%和21%;若排除筛查组中未应答者和筛查后未能接受及时治疗的食管恶性病变患者,内镜筛查可使晚期食管癌发病和死亡风险均显著降低30%。

  柯杨团队还通过得到的数据结果建立了数学模型,有效测算出有一部分患者可以在发现早期避免手术,保留住食管,保证吞咽功能;还可以为一部分长期稳定在癌前病变状态下的患者提供复查频率参考,避免患者过度诊断。

  “过去只要诊断出患者得了食管癌,医生就会实施手术治疗,而精准筛查的重要目的是帮助患者节约就医成本,提高就医效率,减少治疗损伤。”柯杨说。

  走出癌症认识的误区

  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中,癌症防治工作中的三级防御体系包括:一级:病因预防,年龄与遗传,饮食和生活习惯;二级:癌症的早发现早筛早诊;三级:让癌症少复发,少转移,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癌症的早筛早诊是癌症防控最有效的措施,但作为一种针对无症状“健康人群”采取的防癌措施,并非没有负面效应。比如常见的风险有CT辐射危害,筛查假阳性结果,过度诊断,过度治疗等。

  “肿瘤是一大类疾病,不能够以偏概全,以一种肿瘤去涵盖所有的其他的肿瘤。”在陈克能看来,癌症防治目前存在的一大关键问题就是缺乏对筛查的认识。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均为第一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目前研究证据比较充分、共识度比较高、最为推荐筛查的癌症之一。

  然而,陈克能注意到,随着健康普查的推广,其中存在一些关于癌症认识的误区,加重了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

  他举了一个例子,现在许多人通过常规健康体检中发现肺上存在毛玻璃样结节,与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实体肺癌在显微镜中看上去形态一致,但整个病理过程完全不一样。“把查出来的毛玻璃样结节定义为‘懒癌’,这是不准确的,容易引起过度诊断从而造成过度治疗。”他说。

  不必谈“癌”色变

  很多时候,人们谈“癌”色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癌症难以治愈。不少患者经过手术切除、局部放疗和全身化疗之后,还是有可能又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

  医学上常常通过五年生存率来作为癌症患者预后情况的统计指标。通常认为,如果癌症患者经手术治疗能生存5年以上,即可认为肿瘤被治愈的可能性为90%。

  早筛早查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早期介入治疗。柯杨告诉中新健康,食管癌早期通过根治性治疗,5年生存率通常高达90%。

  在肺癌诊疗上,早期干预带来的效果则更为显著。有数据显示,我国早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已经可以达到90%以上。

  癌症筛查固然是防治的重要手段,但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也尤为重要。

  对于食管癌预防,柯杨提醒公众在饮食方面要多注意,尽量做到食材新鲜,种类丰富、适量食用,不要吃过烫的食物,更不要狼吞虎咽。而在肺癌预防上,陈克能建议,大家仍要养成良好作息,远离烟草和室内外环境污染,对于有肺损伤疾病的群体,要认真对待,遵从医嘱,以防恶化。(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