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30 09:22:10 来源: sp20241130
千呼万唤的深中通道终于要来了。
历时十数年,从论证施工到建成通车,深中通道在伶仃洋上画出美丽弧线,又一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在粤港澳大湾区从规划变为实景。
在历史的沉积与演进中,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围着珠江出海口渐次形成了A字形布局,而深中通道正是“A”中的一横。
即将于6月通车的深中通道不仅连通了深圳、中山和广州三座城市,更让深圳都市圈和珠西都市圈直接“握手”。
深中通道开通后,深圳和中山两个城市不再“拐湾”相见,而是“过湾”直达。往来珠江东西两岸的车程将从2小时缩短至30分钟。
对深圳来说,节省出来的90分钟能创造多少价值?
于深圳都市圈而言,深中通道将解锁哪些新的想象空间?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这个世纪超级工程又将给蓬勃发展的大湾区带来哪些新变化?
无论是珠江东岸还是珠江西岸,彼此隔江相望,都是一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新大陆”。
无问西东,人们期待整个珠江东西两岸的集体跃升,让世界看到一个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
●南方日报记者 崔璨
新轴线激发新动能
对于即将开通的深中通道,一家名叫江波龙的公司期待满满。
江波龙是一家主要从事Flash及DRAM存储器的研发、设计和销售的上市公司。公司旗下两大品牌Lexar(雷克沙)和FORESEE在存储应用领域拥有一系列创新技术和产品,驰名全球。
早在2015年,随着深中两地互动加深,江波龙将发展的触角延伸至珠江西岸,并于2016年正式落户翠亨新区,设立全资子公司中山市江波龙电子有限公司。
江波龙中山存储产业园是翠亨新区最早建设的产业园区之一。与江波龙其他基地相比,江波龙中山存储产业园人气最旺。目前,江波龙中山存储产业园一期已入驻研发技术工程师超过400人。
在珠江东岸,江波龙也在近期将旗下的子品牌Lexar(雷克沙)的办公场所和营销中心从福田搬至前海。悄然将企业的研发生产和办公运营分别布局在深中通道的左右两头。在深圳,像江波龙这样的企业不在少数。截至目前,已有近百个带有深圳“基因”的企业落户翠亨新区,其中包括中广核、华润燃气、新益昌等行业领军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依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最迅速的区域。其中,“前店后厂”曾是珠三角城市与港澳地区经济合作中最为显著的关系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港澳地区利用海外贸易窗口优势,承接海外订单,从事制造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供应原材料、原器件,控制产品质量,进行市场推广和对外销售,扮演“店”的角色。
珠三角地区则利用土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进行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扮演“厂”的角色。“前店”和“后厂”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如今,随着深中通道的到来,在深企围绕深中通道扎根珠江西岸的历史进程中,一种以“东岸研发+西岸制造”“东岸链主+西岸配套”“东岸研发+西岸转化”为典型特征的经济合作新模式正在大湾区渐成气候。
这条全长24公里的跨海大通道“缝合”珠江东西岸,让大湾区城市间要素流动和产业发展的关系发生变化,将形成共同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新模式。
作为“中国工业第一城”,深圳要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珠江西岸提供土地等资源要素,进而让深圳强大的创新能力、资本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找到合适的沃土。
而珠江西岸的中山等城市,则希望借助深中通道,全力推进珠江东西岸的产业科技创新一体化,构建“深圳都市圈创新+珠江西岸都市圈制造”的格局,充分借力深圳创新资源、平台、人才优势,赋能珠江西岸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过去,整个大湾区经济地理的主轴线基本上是南北走向的。
以广深港和广珠澳两条科技创新走廊为代表,几乎所有创新资源的流动、配置和集聚都是南北走向的。
而深中通道的到来会让大湾区经济地理版图进一步演进,一条跨越珠江、横贯东西的经济产业新轴线也在加速发育中。
可以说,无论是珠江东岸还是珠江西岸,彼此隔江相望,皆是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大陆”。
东西岸协作推动产业迭代
在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近百亩占地面积的海目星(江门)激光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下称“江门海目星”)厂区内,一栋栋现代化厂房林立,在这里,江门海目星创造了5年产值翻30倍的纪录。
作为深圳企业海目星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江门海目星是深江合作较早的探路者之一。近年来,江门海目星通过“深圳研发+江门制造”等合作模式实现创新迭代,目前“拳头产品”有数十种,从最初单一的激光设备到如今10多种先进激光设备以及自动化生产装配线,服务的本地企业数量已达40多家。
事实上,深圳和珠江西岸城市隔珠江口相望,但产业联动与协作早已开启。经过多年发展,深圳和珠江西岸在企业合作上的案例已非一处之景。
在中山,深圳的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中山科研基地项目,期望实现创新技术在中山转化;在珠海,深圳先阳新能源入驻高新区,投资逾20亿元建设新型储能产业基地;在江门,深圳鼎峰无线电子有限公司瞄准了当地广阔的农业市场,投入3000万元建设江门基地,计划将公司业务覆盖到粤西乃至广西的农业无人机市场……“东岸研发+西岸制造”的经济合作新模式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深圳和珠江西岸各城市间频繁上演着“双城记”。
放眼海内外,因跨海通道的开通而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集体做大做强的例子也有很多。
产业协同,优势互补,互为“飞地”,合作双赢……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以深圳为核心的珠江东岸城市将进一步加速向西推进产业协作,以中山、江门为代表的珠江西岸城市也将进一步加速向东对接优质产业资源。
在这场跨越珠江东西岸的产业链变革中,一条跨海通道所引发的“乘数效应”将迸发出更大的产业能量,让珠江东西岸的产业形态实现升级迭代。
深圳是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策源地,也正和香港联手打造全球金融中心。
对西岸来说,产业结构升级时不我待。从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到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光电光学等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壮大,无论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还是新兴产业的发展,都亟待创新资源和金融活水进行赋能与支撑。
再看东岸,深中通道的开通使得深圳的宝安、前海等区域的“桥头堡”地位更加凸显。宝安原有的先进制造业将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前海现代服务业的辐射半径将在“大桥经济”的强力加持下得到扩大,整个深圳的会展经济、低空经济等经济新业态也将获得新流量。
新的经济增长极加速形成
深中通道从提出建议到开工建设再到如今即将通车,历时十数年。项目总投资达到446.91亿元,资本金为总投资的46.5%,其中,广东省政府、深圳市、广州市、中山市作为4个股东,资本金出资比例分别是51%、29%、10%、10%,其余资金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解决。深圳市出资高达60.26亿元。
这背后,是深圳在城市能级向上提升方面的决心和魄力。
当前,深圳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中心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中通道就是深圳提升城市门户枢纽能级的重大抓手。
和深中通道这一超级交通工程组团发展的,还有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深圳机场东高铁站、大铲湾码头等一批水陆空立体协同枢纽体系……这些交通基础设施,共同确立了深圳作为世界级湾区枢纽的地位。
当深中通道开通后,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城市之一,其开放枢纽门户功能进一步强化,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辐射力也进一步增强,光芒更加耀眼。
更为重要的是,深中通道完成了“A计划”的最后一横,让“黄金内湾”实现“黄金闭环”,推动“黄金内湾”五大发展平台(广州南沙、深圳前海、东莞滨海、中山翠亨、珠海横琴)“串珠成链”“握指成拳”,有效带动100公里“黄金内湾”区域的产业联动、科创协同和资源整合。
以深中通道为媒,“黄金内湾”各主要平台早已摩拳擦掌,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布局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未来产业集群。
在深圳前海,一批港资合资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及专业服务企业快速集聚,基本形成了高端引领、集约发展、辐射示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这里将在整个“黄金内湾”的联动发展中扮演高端产业集聚区的角色,其税务、金融、法律等高端服务业,包括上市辅导、投融资服务和理财业务等都可为珠江西岸所用。
在中山的“东承”桥头堡翠亨新区,这里深入对接深圳“20+8”产业集群,与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融互补,已形成以风电、氢能为主,以光伏、储能及核能为辅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江门则在深圳落地了江门高新区(深圳)协同创新中心,聚焦科技创新,持续驱动深江两地产业发展的融合互补,促进深江两地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目光向北,广州南沙正建设“芯晨大海”新兴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形成总规模达2万亿元的产业集群。
一年前,珠三角首个跨越珠江口的合作区——深中经济合作区横空出世。深中经济合作区位于深中通道核心辐射范围内,周围有深中通道、南珠中城际以及未来的深南中城际等重大交通项目,与深圳形成“1小时产业协作圈”,有望为大湾区产业“强链、稳链、固链、补链”和一体化融合发展提供样板示范。
风正劲,势已成。随着深中通道的建成投用,各类资源将加速向珠江口集聚,新的经济增长极正加速形成。
统筹:何山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