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6:51:15 来源: sp20250108
新华社天津4月4日电(记者尹思源)位于天津市红桥区的平津战役纪念馆的英烈业绩厅内有面“平津战役烈士名录墙”,上面刻着近七千个金色的名字。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为国献身的动人故事。
今年清明节前,英烈业绩厅一片庄严肃穆,又有29位烈士的名字被补刻在这里。这次补刻是平津战役纪念馆自1997年开馆至今的第30次补刻,也是近25年来补刻人数最多的一次。
3月29日,在平津战役纪念馆,工作人员为新确认的烈士刻名描金。新华社记者孙凡越摄
据平津战役纪念馆陈列保管部工作人员武丽洁介绍,在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中,共有7030位烈士(不含失踪)为共和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在平津战役纪念馆开馆时,只有6639位烈士的信息得到了确认,其余近400名烈士的信息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查证,这些烈士也因此成了“无名者”。
“为这些无名烈士‘寻亲’,把他们的名字补刻在英烈墙上,成了每一位工作人员努力的目标。”武丽洁说。
此次补刻的29名烈士中,有28位由北京市海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另外一位烈士刘树的信息核实,则是平津战役纪念馆工作人员在文物收集过程中的“意外收获”。
据平津战役纪念馆陈列保管部工作人员井永欣介绍,此前,为进一步充实馆藏资源,更全面地展示平津战役历史,平津战役纪念馆依照相关法律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文物史料。今年2月,天津市民刘文远表示要捐赠大伯的遗物,是一份《阵亡通知书》和一份“战斗决心书”。
工作人员结合相关材料认定,刘文远的大伯就是烈士刘树,牺牲于1948年底,核实确认为平津战役牺牲烈士。
这次补刻完成后,英烈墙上已经刻上了6879位烈士的名字。
“核实烈士名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既要依靠烈士亲属主动提供相关证据,也要靠工作人员与烈士原籍相关部门仔细核实。”武丽洁说,自打2015年正式入职平津战役纪念馆,她就和烈士“寻亲”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每当发现线索后,工作人员都满怀热情,多方核实、查阅资料,但很多时候依然无法确认烈士身份。“我们也会觉得很无力,但越是困难,越说明我们这项工作有价值。”武丽洁说。
许多烈士的信息并不准确,有的烈士籍贯、入伍时间甚至姓名都对不上。“有位烈士甚至有三个名字。”武丽洁介绍,在平津战役纪念馆珍藏文物中,有一张华北人民政府1949年8月25日颁发给“张黑黑”烈士家属的光荣证,但在烈士名录墙上却并没有“张黑黑”的名字。
2019年4月,烈士“张丰云”的家属张建国给她寄来信件,信中说他的伯父“张风云”小名叫“张黑黑”,可能是平津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希望能进一步核实他的身份。武丽洁找遍数据库都没发现与“张风云”“张黑黑”相匹配的材料。
武丽洁给张建国打去电话,表示虽然没有相关材料,但只要有确认烈士身份的相关证明,一样可以补录。张建国随后提供了光荣证和一张烈属证的照片,却让武丽洁又一次犯了难——光荣证上的名字是“张黑黑”,烈属证上的名字却是“张丰云”,张建国在信里写的名字则是“张风云”。
这三个名字是同一个人吗?她又一次拨通了张建国的电话。
原来,这位烈士本名叫“张风云”,抗日战争时期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用“张黑黑”的名字加入武工队。因此,最早开具的烈士证明上用的是“张黑黑”的名字。后来国家重新统计烈士信息时,家人又把“张风云”的名字报了上去。又因误传,烈属证上名为“张丰云”。
结合相关材料并征询烈士家属意见,2019年9月30日,第六个烈士纪念日当天,“张丰云”的英名被镌刻在烈士名录墙上。
武丽洁在工作中。新华社发
有句电影中的台词说: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如果我们不做这件事,可能永远也不会有人记得他们,但他们的名字应该被铭记。”武丽洁说。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