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 | 科技盛会,总书记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指引

发布时间:2025-01-08 04:08:20 来源: sp20250108

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约3000人齐聚人民大会堂,统一思想、深化认识。

与8年前的“科技三会”相比,中国科技事业有了新突破新跨越,也面临新任务新挑战。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和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大幕将启的节点上,如何继续做好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精辟论述了科技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系统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更详尽回答了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命题。

总结规律:对科技创新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

进入新时代,中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无论是前沿突破、大国重器还是创新驱动、人才活力,跨越之大,有目共睹。

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充分肯定,讲话中对一些标志性成果如数家珍。

创新成果令人振奋,创新实践波澜壮阔,由此积累下的许多宝贵经验弥足珍贵,必须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些经验高度概括为“八个坚持”,从而将对科技创新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坚持培育创新文化,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

总结经验,深化认识,指引方向,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进程中,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充分体现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

深化认识:首次系统阐明科技强国五方面基本要素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是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战略目标。

何为科技强国?有哪些决定性指标?

此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阐述了科技强国的基本要素,深化了对科技强国的认识。

一是拥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持续产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

二是拥有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三是拥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力,成为世界重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四是拥有强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不断壮大国际顶尖科技人才队伍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五是拥有强大的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形成世界一流的创新生态和科研环境。

新时代科技创新的宏伟规划中,中国科技事业有了更明确的“方位图”。

使命催征:只争朝夕、一步一个脚印

距离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目标只有11年时间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

“我们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这一战略目标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号召。

方位上布局,路径上落子。

聚焦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构筑人才竞争优势、推动科技开放合作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几个关键词值得关注:

“新型举国体制”——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一以贯之。新型举国体制是一个重要“抓手”。总书记同时也强调,“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国家战略需求”。

“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此次进一步指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途径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科学家精神”——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

“开放合作”——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是闭门造车,而要在开放合作中实现。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拓宽政府和民间交流合作渠道”。

这些要求,都极具现实针对性。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科技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按下“快进键”,中国科技工作者将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创新答卷。

策划:张晓松

主笔:董瑞丰

视觉|编辑:金小茜、张惠慧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