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17:01:05 来源: sp20241227
近年来,随着大量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涌现,知识产权保护愈加受到重视。日前召开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提出,做实知识产权严格保护,加大对恶意侵权的惩治力度,以严格公正司法树立鲜明导向。
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是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实现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最直接、最具体的保障措施。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有效量超400万件,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同时也要看到,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新的挑战。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性、交叉性领域,新型侵权行为层出不穷,且技术更专业、表现更隐蔽、传播更迅速,这对如何进一步筑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屏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要树立严明导向。对企业而言,知识产权是无形资产,对其培育竞争优势、打造品牌“护城河”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侵权获利巨大,惩罚却不痛不痒,知识产权保护便无从谈起。近年来,知识产权高额赔偿案件越来越多,判赔1.59亿元的“香兰素”技术秘密侵权案、判赔2.18亿元的“蜜胺”专利及技术秘密侵权关联案等案例充分显示出司法机关绝不手软的鲜明态度。不仅要鼓励创新主体维护自身权益,让受害者损失得以挽回,守护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而且要让侵权者付出更重代价,以强有力的威慑遏制潜在侵权行为的发生。
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要做好统筹协调。毋庸置疑,侵权行为侵害企业权益,削弱创新动力,破坏市场秩序。但是,如何平衡好促进创新和公平竞争的关系考验司法服务大局的智慧。对此,需要统筹考虑知识产权的公正合理保护和防止权利滥用,精准把握私权保护与公益保护的平衡点,明确划分支持行使知识产权与规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间的法律界限。只有这样,才能让“真创新”得到“真保护”,让知识产权发挥最大效用。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近年来,从传统产业商标侵权到数据权益、算法规制等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新需求,从种子新品种保护到非遗文化传承,知识产权司法保障体系日益严密,为推动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迈向知识产权强国保驾护航。
(责编:方经纶、陈键)